Nepenthes lowii x campanulata 勞氏交風鈴豬籠草

株豬籠草交種的父母本是 N. lowii 勞氏豬籠草 和 N. campanulata 風鈴豬籠草,兩者都是原生於婆羅洲的物種;書帶蕨還有栽培風鈴豬籠草原種,因此會另外撰文介紹。勞氏豬籠草首先在婆羅洲神山(Mt. Kinabalu)地區被發現,此地區也是著名的豬籠草產地,例如捕蟲瓶容積數一數二大的馬來王豬籠草(N. rajah)和以籠肋突起為著名特徵的愛德華豬籠草(N. edwardsiana)都分布於此。後來在婆羅洲其他山區海拔1600-2600公尺也有零星發現勞氏豬籠草的分佈,包含沙巴、汶萊與砂勞越。
  勞氏豬籠草的種小名是以採集者命名,也就是英國殖民地官員暨博物學家修·羅(Hugh Low)。出身於園藝世家,在20歲時就被家族派往英屬馬來亞採集(所謂的植物獵人),24歲時就擔任婆羅洲總領事的秘書,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英屬馬來亞與北婆羅洲活動,對英國殖民時期的政治與經濟具有貢獻。東南亞第一高峰神山標高4095公尺的羅氏峰(Low's peak)也是以其命名,而勞氏豬籠草即分布在山腰海拔約2000公尺處。
  勞氏豬籠草在豬籠草界赫赫有名,它有著長橢圓形的大開口以及細腰身、宛如坐式馬桶的捕蟲瓶,而且這樣的外觀聯繫被科學家發現並不是巧合!在原生地有一種樹鼩會受到勞氏豬籠草籠蓋蜜腺分泌的糖霜吸引,進而站立在捕蟲籠上舔食;而糖霜中的成分居然對樹鼩有輕瀉的作用,因此在舔食的過程中樹鼩便會排泄,而勞氏豬籠草即承接排泄物並將其作為養分吸收,坐實了「馬桶」的功能。不禁令人感嘆大自然真奇妙!
  勞氏交風鈴繼承了父母本的大開口捕蟲瓶特徵(但沒有保留勞氏上位瓶如葫蘆般的細腰身),同時也保留了勞氏籠蓋結糖霜的特性,在書帶蕨的植生櫃中只要找到對的角度就能觀察到(有圖為證)。這個交種相對於父母本而言更容易種植,結瓶率高且中大型籠身可達20公分以上,是許多豬籠草愛好者心儀的入門品種之一。目前市面上流通以 EP(Exotica Plants, 澳洲豬籠草園藝商)出品者為主,在強光環境下栽培籠身會呈現深紫紅色,相當討喜。



【植物學資訊】


Nepenthaceae 豬籠草科
Nepenthes campanulata Sh.Kurata 風鈴豬籠草
原始發表文獻 Gard. Bull. Singapore 26: 227 (1973)
Nepenthes lowii Hook.f.勞氏豬籠草
原始發表文獻 Trans. Linn. Soc. London 22(4): 415 (1859)

 



【延伸閱讀】


《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》|夏洛特|2007|商周出版|ISBN: 9789861248509
《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》|凱西.威里斯&卡洛琳.弗萊 著;鄭景文等 譯|2016|商周出版|ISBN: 9789864771363
《改變世界的植物採集史》|安博菈.愛德華茲 著;楊詠翔 譯|2022|墨刻出版|ISBN: 9789862896914
Nepenthes – The Tropical Pitcher Plants Volumes 1, 2, 3|Stewart McPherson|2023|Redfern Natural History|ISBN: 9781908787477; 9781908787484; 9781908787491
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|Stewart McPherson|2009|Redfern Natural History|ISBN: 9780955891823; 9780955891830
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(2nd)|A. Phillipps, etc.|2008|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(Borneo)|ISBN: 9789838121262
Nepenthes of Borneo|C. Clarke, etc.|1997|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(Borneo)|ISBN: 9789838121606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